Search

人生,是一連串的邂逅與抉擇;教育,未嘗不也是這樣?

當大多數人選擇進入學校,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人生,是一連串的邂逅與抉擇;教育,未嘗不也是這樣?

當大多數人選擇進入學校,走在一條清楚的大道上,我們卻選擇在家自學,而且還適性教育了孩子。

過去,我鮮少概念性的論及學校教育或在家自學熟優熟劣,因為我知道,每一條路的盡頭都是未知,都是冒險, 端看自己怎麼走?

相較於學校教育輪廓的清晰,適性教育是比較難捉摸的,我指的是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性的這個部分。

舉個我們家Anna的例子,從小她就喜歡舞動身體,4歲多還在台北時,初嘗芭蕾的滋味,搬來台東後,剛開始帶她去舞蹈教室,跳的是兒童韻律,很有sense的她說,她要跳的是芭蕾。

之後來成功鎮,跳了一陣子芭蕾後,她選擇暫停,雖然如此,她每天還是不停的跳,獨舞或和妹妹雙人舞,問她是不是還想跳芭蕾,她沒有排斥,也沒有很積極,或者要等到有適合的舞蹈教室出現?

身體,應該由孩子自主的發展,不需要免強孩子一定要學什麼;如果有機會的話,我會多帶著孩子去探索,至於舞蹈型式的選擇,我選擇耐心的等待Anna自由的選擇。

所以我常說,適性教育的父母,心臟要很強,因為不知道孩子會往哪裡去?既然不知道,我只能好好的陪伴與支持她。

若然,也比較符合自主學習的精神。

說到這裡,我很喜歡米開朗基羅的故事,有人問他怎麼能夠將大理石的大衛像雕刻得那麼完美,他回說:「大衛本來就在那裏,我只是將多餘的部分拿掉罷了!」

教育,不也是可以這麼期待嗎?不需要硬塞給孩子一些有的沒的,只是為了填補父母的恐慌;尤其當整個主流文化,很有計畫、效率、機械式的餵養、雕塑我們的孩子時,沒有跟上時代巨輪的我們,有時難免焦慮的擔心,孩子的學習清單上是不是短缺了甚麼?

所以我才說,這樣適性教育孩子的父母,心臟要很強,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性,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,他要走向哪裡?沒有人知道,可我相信,神有祂的旨意;反之,看似完美、清晰的制式教育,本質上仍是裝義肢的過程,教育出來的孩子,將不再是他自己,只是滿足整個商業資本的工具而已。

適性教育的孩子,孩子活著會更像一個人,只不過有時候可能不符社會分工所需,無法做個賺大錢的人。

走在人煙稀少的一條路,父母、孩子多少都要有些覺悟,這是一條孤單的路⋯⋯


Tags:

About author
為了讓孩子和土地有更深刻的互動,也希望藉著山、太平洋厚實孩子美麗的心靈。 2012年11月,從台北市→台東都蘭; 2014年11月,從都蘭→成功南郊的跋邊。 一路走來,我們都秉持初衷,為的是在大自然中在家教育孩子。
成功鎮南郊--八邊的濱海生活/ 兒童的家庭教養
View all posts